规模效应之前 成本只高不低
成本是很多无人零售“幻想家”津津乐道的东西,人们希望在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用机器代替人类,降低成本,提高运维效率。不得不承认这种想法很美好,但以目前的技术来讲,且不要说节约成本,就连形成完善的技术支撑都很难,更谈何降低成本呢。
物流成本更需规模效应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目前无人零售多是业界巨头自己布局,或是以天使轮投资为主。从无人零售的开店模式来看,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明显的模式差异,且由于相较于“夫妻店”前期投入成本高,店铺较少,难以形成物流的规模效应,成本居高不下。
据专家透露,一家Amazon Go店需要千万美元级别的投入。千万美元级别的投入对于普通的零售商而言显然是过于可怕,即便是阿里、亚马逊这样的企业,在这么多不确定性面前也不会贸然出击。规模效应与前期投入,谁在前,谁在后,还是个问题。
除了这些理性因素之外,其实影响无人零售发展的还有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非理性因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隔壁老王说,他买啤酒的时候,就是喜欢和小卖部的老板娘絮叨几句,觉得这才叫生活。又比如笔者小时后就喜欢和妈妈去陈阿姨的商店里结算这个月的账单,因为这时候陈阿姨总会给我雪糕吃。
其实,这两个例子都反映了人类对社交的强烈需求。无人零售用机器代替人类,让一切显得更井然有序,也提供服务,但总显得冷冰冰,没生气。可以说,无人零售更甚于网购行为,斩断了人们在购物行为时的交互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