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作者:范平

    神之手绘未来 芯片史见证48年摩尔定律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暂无评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微处理器工程师开始意识到,如果不采用全新设计,摩尔定律将会走向没落。其中一种设计就是通过搭建多核心来大幅提升处理器性能。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仍然能看到摩尔定律在发挥作用。

      2005年,英特尔开始推出双核处理器Pentium-D,它采用英特尔955X高速芯片组,主频为3.2GHz。该处理器的推出预示着双核处理器时代的来临。

      次年,英特尔推出了以“Core”酷睿为命名的新型双核微架构。该架构包含有服务器、桌面版和移动版产品。

    神之手绘未来 芯片史见证48年摩尔定律
    酷睿2双核处理器

      酷睿处理器采用800MHz-1333MHz的前端总线速率,45nm/65nm制程工艺。双核酷睿处理 器通过SmartCache技术两个核心共享12MB L2资源。

      同样是在2006年,英特尔展示了四核心微处理器至强5300产品系列,该处理器主要应 用在服务器和工作站。一直到2011年,英特尔的i3/i5/i7 Sandy Bridge架构四核处理 器一直成为中端台式机和笔记本的配置。另外,八核、甚至16核处理器也在这两年不 断涌现。比如AMD于2011年推出的皓龙6200系列,就是基于16核微架构设计的面向服务 器和工作站的处理器。

    神之手绘未来 芯片史见证48年摩尔定律
    英特尔Tick-Tock战略(来自:英特尔)

        另外,在介绍英特尔处理器发展符合摩尔定律的同时,就不能不提其Tick-Tock战略。在Intel的处理器发展战略上,每一个轮换代表着2年一次的工艺制程进步。Tick-Tock中的“Tick”,代表着工艺的提升、晶体管变小,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原有的微架构,而Tick-Tock中的“Tock”,则在维持相同工艺的前提下,进行微架构的革新。

        2009年,英特尔处理器迈入Tick升级制程至32nm,2010年则为Tock,英特尔推出代号为Sandy Bridge。2011年Tick升级至22nm,并于2012年推进至Ivy Bridge架构。今年开始,将步入Haswell架构平台。从这些架构制程的交替更新我们就不难看出,其处理器性能、能效不断得到优化,并且不断印证着摩尔定律的科学严谨性。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本文导航

    关注排行榜

    产品品牌

    文章推荐

    互动沙龙

    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返回首页
    专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