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出现的一批微处理器中,有些会被认为是先驱,但也有其他被认为是先驱的。比如,在1990年一名叫Gilbert Hyatt的工程师,为1968年单片微处理器的发明而最终赢得了专利。这一举动意味着,Hyatt的专利要早于德州仪器和英特尔。德州仪器迅速对当局的专利裁决提出质疑,认为Hyatt的发明并没有付诸实施,以1968年当时的技术也不可能来实现。最终,这名工程师的专利被裁定为无效。
Gilbert Hyatt单片微处理器设计图纸
同样地,四相系统公司在1969年设计了一个名为AL1的8位芯片,作为一个9芯片的24位处理器的一部分使用(一式三份)。在1969年,AL1不被称为微处理器,但之后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德州仪器试图维护其专利的一个法庭展示中被叫作微处理器。
通过前面这些简短内容的介绍,我们发现短短48年时间(1965年摩尔定律问世开始),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艺水平发展速度十分惊人。目前不仅多核,还出现了MIC众核架构芯片(至强融核协处理器),制程工艺也逐渐朝向14nm、7nm、5nm推进。
在摩尔定律这个“神之手”指引处理器发展方向的同时,近年来也涌现出不少质疑声音。比如技术发展瓶颈、经济危机的影响等等。芯片上元件的几何尺寸总不可能无限制地缩小下去,芯片单位面积上可集成的元件数量会达到极限。
但正如我们文章开头所述,新型材料比如碳纳米管的出现,将有望继续推进晶体管性能的提升。2013年,摩尔定律将仍然是计算技术创新的指引,进一步带动性能的提升、功耗的降低和成本的节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