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位处理器发展得如火如荼之际,摩尔定律继续挥舞着它的“神之手”,将微处理器的发展历史带入到了32位发展舞台中。
最早进入到32位微处理器领域的时间是在1979年,其中最为知名的莫过于摩托罗拉的MC68000(也称为68k)。68K的芯片具有32位的寄存器,但是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的,这样可以减少芯片的脚数。该芯片和之前的英特尔80286一样,取得了巨大成功。包括Atari ST 和 Commodore Amiga等公司都采用了该处理器来装配机器,也包括苹果公司的Apple Lisa和Macintosh产品也基于该处理器平台来实现。
英特尔在1981年也推出了其首款32位微处理器iAPX 432,该产品虽然采用了更为先进的面向对象的架构设计但并未取得成功。而且还让摩托罗拉推出了后续支持虚拟内存的MC68010产品。1985年,摩托罗拉还推出了数据总线、地址总线都为32位的MC68020。该产品在Unix市场上备受追捧。此后还相继推出了MC68030、MC68040和MC68050、MC68060等32位处理器。
摩托罗拉 MC68000处理器
1982年,AT&T贝尔实验室推出首个单片32位微处理器BELLMAC-32A。在1984年AT&T贝尔实验室解体后,BELLMAC-32A被更名为WE32000。该处理器及其后续产品被广泛应用在Unix System V和AT&T微电脑上。首个32位笔记本电脑也采用的是该处理器。
Intel 80386
当然,首次遭遇挫折的英特尔并未放弃32位处理器的开拓。1985年,英特尔又向全球推出了全新一代的微处理器80386,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而且制造工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80286相比,80386内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并支持最高33MHz。
80386的内外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都是32位,可寻址高达4GB内存。它除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外,还增加了一种叫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
Intel 80486
1989年,英特尔还推出了另外一款重量级32位微处理器80486。80486处理器的内外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与80386相同,都为32位,可寻址4GB的存储空间,支持虚拟存储管理技术,虚拟存储空间为64TB。片内集成有浮点运算部件和8KB的一级缓存。同时也支持外部二级缓存。整数处理部件采用精简指令集RISC结构,提高了指令的执行速度。此外,80486微处理器还引进了时钟倍频技术和新的内部总线结构,从而使主频可以超出100MHz。
【Intel 80486规格】
出产时间:1989年
晶体管数:125万
主频:100MHz
Intel 80486(i486或Intel486)是英特尔x86处理器阵营中首个拥有百万个晶体管数的处理器产品,英特尔486处理器首次采用内建的数学协处理器,将负载的数学运算功能从中央处理器中分离出来,从而显著加快了计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