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莉们的宿命
2005年2月的一天,卡莉参加了一次充满戏剧性但在她看来又荒诞无比的董事会议,她被要求做一份陈述报告,但29分钟后就被请出了会议室,3个小时后,当她再次被“邀请”进入会议室时,发现偌大的会议室已经空空如也,只剩下了两位董事,她意识到自己被解雇了——没有一个体面的交接仪式,甚至董事们连见她一面道别或解释都不肯。
在卡莉被惠普扫地出门时,惠普当年直接的、潜在的竞争对手们都干了什么?
“我们处于一个交叉口,一个是高端市场,比如IT服务,一个是硬件产品,而两个世界的玩法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放弃一个,重组产品组合,最后我们选择了高端市场”,2004年12月8日,IBM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把全球PC业务卖给了联想;2005年7月,Google悄悄收购了安迪·鲁宾(Andy Rubin)创立的无线软件创业公司Android Inc,并成功留住了鲁宾,由他负责把Android开发为一款开源的智能操作系统;同一时期,乔布斯已经开始琢磨,怎么不让iPod从消费者那容量有限的口袋里消失,那么,加个电话功能?2007年,iPhone横空出世……至于他们之后的成功,还需要多说吗?
而惠普在2010年7月才完成了收购Palm,站上了无线市场的起跑线上;一年之后,惠普才提出“分拆PC,向云计算和企业级服务转型”。看上去,无论是哪个动作,惠普都做得太晚了。不过,在惠普,并非没有人更早地预见到这些市场趋势,这个人就是卡莉。
虽然,卡莉留给外界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推动惠普出资250亿美元并购康柏,而这宗并购案的价值,至今仍颇有争议。但正如很多人忽视了卡莉对惠普的组织结构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样,同样被忽略的是,她在2001年前后就提出,组织的业务部门架构应该以客户为导向,而不是产品。卡莉的另一个举动似乎也被人们忽视了:在收购康柏之前,她的目标是普华永道。在她看来,惠普将被IBM和戴尔淘汰,因此必须在服务或者硬件业务上有所作为。
而卡莉曾寄予厚望,但最终被惠普错过的另一个计划,或许更加让人唏嘘不已。
在后来出版的自传中,卡莉表示,她对惠普的创新实验室充满敬意,在一次参观时,她被一个叫“酷镇”(Cool Town)的计划所吸引。之后,“酷镇”成了她到惠普后第一个公开演讲的主题,并将其作为惠普重要的愿景目标。
卡莉是这样描述“酷镇”的:“每个人、每个地点、每台设备,都有各自的网络存在和身份,这意味着,他们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在一起。酷镇向我们展示了无线化、移动化、数字化、虚拟化的未来图景……酷镇将充分发挥惠普公司的潜力,甩开其他竞争对手。”
这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没错,苹果的乔布斯后来就是这么干的。在李艾科今年3月提出的惠普“新”战略中,关于设备可连接性和围绕WebOS布局的描述,也与其如出一辙。
但卡莉2005年2月便黯然离开了惠普,而继任者马克·赫德彻底放弃了她关于“无线、移动、虚拟、数字”的战略规划,转向基础服务:产品生产、销售、服务。赫德称,卡莉的战略是“一种戏剧式的业务开发”。
卡莉下台的直接原因是,在她任期的最后两年,公司的财务表现没能达到市场预期。而赫德做到了。
而卡莉的性格,或许早已注定了她在惠普的命运。美国记者迈克尔·马龙在《两个人的帝国》一书中对她的评价是:“气势咄咄逼人、喜欢大肆进行媒体推广、强势执行权力、拿一点小小的成就做文章……她打算推翻惠普之道,第一次大规模裁员,遭到了员工的强烈抵制。”总之,卡莉就是个“女魔头”。
卡莉也承认自己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确实不当,“我知道自己在辩论时嘴不饶人……我肯定给人盛气凌人的感觉……我在有些事情的处理方式上也许应该有所不同,也许,因为我追求效率,牺牲了一些民主”。
但这并不能掩盖卡莉对未来的准确预判,或许她只是需要一个更低调和务实的副手去执行战略。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虽然,精于执行的马克·赫德颇符合这个“副手”的要求,但他与卡莉终究没成为一对搭档,而是成为了她的取代者,包揽了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事情。以至于,惠普在过去10年里与“正确的事”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