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ladys and gentleman,欢迎来到第88届“云未来”争霸赛的现场,接下来将要登场的选手分别是来自美国宇航局和Rackspace的OpenStack和来自谷歌的K8s。
- 投票区域:OpenStack与K8s大战一触即发,你挺谁?(点击预览可查看效果)
OpenStack是私有云赛场的老手,拥有7年竞赛经验,在过去的多场比试中获得过“最佳新云奖”、“最佳人气云”、“高性价比私有云”等多项大奖;而今天赛场上的另一位选手也毫不示弱,虽然它只有3年开源经验,但可是在谷歌经历了十年严苛训练的种子选手。这场比试的结果如何,你有一个预测了吗?let's get reasy to rumble!Boxing!!
早在两年前,国外OpenStack技术就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很多相关企业关门大吉。而截至去年,国内的OpenStack却依旧生机盎然,无数创业企业都凭借OpenStack成功融资千万,走上了人生巅峰。
但是,任何一个对这个行业保持高度警觉的人都会发现:一方面OpenStack的整体热度大幅衰退;另一方面,新技术仍在不断涌现,直到K8s(以下称Kubernetes)出现,整个私有云市场似乎发生了一些巨大的变化。今天笔者就要与大家聊聊OpenStack那些事儿,聊聊Kubernetes与私有云的未来趋势。
七年之痒:是谁在为OpenStack唱挽歌
七年前,美国宇航局(NASA)和Rackspace合作研发了一款与计算行业软件,该软件以Apache授权条款授权2.0,形成了一个开源的自由软件项目。这便是OpenStack。从OpenStack的诞生就可以看出,其最初只是为了美国宇航局(Nebula运算平台)等官方和版官方机构提供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的软件,而其开源的特点让任何人都可以自行创建和提供云计算服务,这对于企业创建防火墙内私有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而在这个开源架构正式发布后的第二年的7月,戴尔就推出了基于OpenStack的参考架构,戴尔PowerEdge C系列服务器为云计算(C即Cloud的缩写)和Croebar软件为其提供支持。同样在一年内宣布支持OpenStack的还有思科、微软、Ubuntu等企业/系统。截至目前,无论是芯片厂商英特尔和AMD还是ICT解决方案提供商惠普戴尔,都已经成为OpenStack的簇拥(其中惠普云、AT&T的“Cloud Architect”与NASA一样,都已经是OpenStack大型用户)。
从2010年到现在,恰好7年的时间。这七年的时间OpenStack已经成为业界公认的最成功的开源项目之一,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开放性开源平台。OpenStack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举世瞩目的。而中国对OpenStack的反应强度依然是让人惊诧的。
2017年,OpenStack基金会成员数量翻倍,从去年7月份的4万,增长至8万,中国贡献力度极大。其中OpenStack白金和黄金会员作为整个社区和项目中贡献最大的成员,今年总共增加8席,其中5席来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