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本文前面的话题,OpenStack究竟何德何能捕获了一个又一个厂商的芳心,而且连IBM这种“百年老店”也禁不住诱惑?笔者认为,这得从时代背景和OpenStack平台、行业心态三方面来谈:
↓【时代背景】:
当今处在一个云计算时代。和以往以PC和互联网应用为主要特点的信息时代那样,云计算背景下也需要有类似Linux的开源项目,促使市场和业界变得更加繁荣、活跃。
↓【平台优势】:
OpenStack恰好也是云平台管理项目,不同的是它是开源项目,其社区可提供帮助构建公有云、私有云的建设与管理。OpenStack的开源开放、兼容可扩展等自身独特优势,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由于它通过Nova和Swift两大模块,在IaaS组件之上可为任何人提供自行建立和提供云服务的桥梁。因此,众多机构组织、开发者的参与开发,尤其是传统IT巨头的加入,在不断推动着OpenStack的高速成长。
↓【盲目追随】:
厂商的加入,不仅带来了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各自平台优势,推动云操作系统的开源走向更远。然而,任何人做事都是有目的的,厂商也不例外。
→不能排除,有“各怀鬼胎”也有“一心向善”的厂商。近年来已经涌现三十多家企业的陆续加入,但时至今日我们并未看到OpenStack大规模商用的具体方案。换句话说,大家都看到OpenStack闪耀着光芒,也纷纷将OpenStack团团围住——以让自己也沾光。
OpenStack与CloudStack之争
当然,我们并不排斥这种基于未来的有潜力的平台的支持和投入——这不仅仅是战略家眼光的需要,更是企业家事业开拓的需要。但问题在于,这种支持更多的是从有利于自身产品/解决方案的推广的出发点而做出的;这种支持更多的是从产品的兼容性/集成性来促进,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资金的投入和赞助(OpenStack成员思科加入了CloudStack、OpenStack“引狼入室”同意VMware加盟,等等)。
在这种前提下,笔者倒以为思杰当初放弃OpenStack转而投身CloudStack(虽然都为Stack,但它们却有着天囊之别。)的做法还是很有可取之处的——至少是在这纷纷扰扰的IT江湖中的一种“给自己留条路”的聪明做法——既扩展了多个开源云平台的支持,而且也激化了OpenStack与CloudStack直接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而且还有利于开源云平台的健康发展,避免极具功利性着眼于眼前的开源之争。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以“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来看待厂商之间的敌我之争,也可以以开源开放的精神来解读这些“Stack”的生机勃勃——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忽视一个事实——那就是,OpenStack倍受追捧。在这种几近狂热的追捧下,还望OpenStack早日得到商用,让更多用户体验到云服务这一人类技术发展带来的硕果,而不是一直停留在众人仰慕的“神坛”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