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子书之父——Michael Hart(迈克尔-哈特) 享年64岁,今年九月份去世
北京时间9月9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国际消除文盲日,传出了美国电子书之父、古登堡计划创始人迈克尔-哈特(Michael Hart)去世的消息。
在1971年,迈克尔-哈特还只是美国伊利诺伊斯州大学的一名学生,但却享受着在材料研究实验室(Materials Research lab)无限制使用施乐大型机的“特权”。因为他的哥哥是这里管理员的好朋友。哈特后来估算,考虑到采购和运行这些电脑的巨额支出,这份礼物的价值约为1亿美元。
迈克尔-哈特
当时,这种电脑连接在ARPAnet(互联网的雏形)上,主要用来处理数据。哈特总是想充分利用他获得的上机时间。1971年7月4日,他从一家杂货铺里拿到了一份《独立宣言》,于是他获得了灵感。他将其中的内容全部敲进了电脑中,文字全部是大写的,因为当时没有小写选项。然后,他在ARPAnet上发送信息说,《独立宣言》可提供下载。有六个人响应了他的号召。全世界第一部电子书就这样诞生了。
接下来,他又乐此不疲地输入和共享了公共领域的其他图书,包括《人权法案》、完整版《宪法》和《圣经》。尽管这时哈特已从大学毕业,但是他发现自己有了一项新的使命,就是将公共领域的所有信息进行数字化,并提供下载。
难能可贵的是,他做电子书的想法在电脑和网络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形成了。互联网与出版行业其他重要的里程碑不同的是,它能够提供、复制和传播免费的信息。正如哈特在今年7月所写的那样,“除了空气,电子书是我们能够随心所欲取用的一件东西。”
1994年,哈特通过其后来称谓的古登堡计划(Project Gutenberg)在网络上推出了第100本电子书——《莎士比亚作品全集》。到这个时候,互联网和网络已经出现了,哈特迫不及待地利用它们来分享各类作品。在1997年,第1000本古登堡计划图书——但丁的意大利语原版《神曲》也上传到了网络上。
到今年7月20日,古登堡计划已推出了36701本电子书,包括60多种不同的语言。在2000年,古登堡计划也成了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它的宣言非常直白:鼓励创造和传播电子书。古登堡计划推出的电子书现在可让人们通过Kindle和Nook电子书阅读器、iPhone和Android手机以及个人电脑或“按需打印”服务进行下载。哈特在2004年写道,“我们很高兴按照我们的自愿者所希望的格式向我们的读者提供各种电子书。”
一般来说,电子书的内容从公共领域的图书扫描而来,然后由全世界的自愿者进行校对。尽管有些图书版权人向古登堡计划捐赠了图书,但是该计划推出的大多数电子书还是版权期已过的公共领域图书。其中最受欢迎的电子书包括《爱之经》(Kama Sutra of Vatsyayana)、《福尔摩斯探案集》(Adventures of Sherlock Holmes)和《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
在哈特创造电子书之前,公共领域的图书只有图书馆、小出版商和学术机构感兴趣。尽管1996年成立的互联网档案馆(Internet Archive)比古登堡计划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免费图书,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正是迈克尔-哈特的远见卓识,和他克服重重困难消除文盲和传播信息的努力和信念,帮助形成了我们今天生活其中的电子图世界。
在哈特的个人网页上,他写道:“如果你昨天做的事情,在今天看起来仍然很了不起,那么你为明天设定的目标,现在仍然不够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