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ZOL首页 > 服务器 > 产业 >

战略、运营低效缘于“人”的问题

决定胜败 联想整合IBM面临最关键时刻

《董事会》杂志 【转载】 2009年08月14日 09:32 评论

  战略、运营低效缘于“人”的问题

  实际上,虽然在2007年5月,联想就宣布海外业务首次扭亏为盈,但挑战一直存在。从2007年开始,联想在全球PC厂商的排名就被台湾企业宏 超越,从第3名跌至第4名。

  联想在海外市场受挫的直接原因主要在于战略与运营都存在问题。

  在战略方面,首先,联想的消费产品战略低效,比如,2007年末联想进军海外消费市场,推出ideapad,但这个动作却比竞争对手落后一年,联想错过了2006年消费市场爆发的最佳时机。其次,联想的奥运战略也未能取得理想效果,虽然为奥运战略投入巨额资金,但这对品牌提升和收入增长贡献有限,并没有达到其推广国际化品牌的目的。另外,联想区域战略执行不到位,它在国内的具有优势的“双业务”模式未能有效推广到海外。

  而在运营方面,联想供应链效率比较低,其供货速度远远慢于竞争对手,竞争对手可以在几天内供货,而联想却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联想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对市场做出战略反应、有效的战略执行以及高效的运营,但是这些优势在联想海外业务中却没有体现出来。

  实际上,战略与运营诸多问题的根源,都可以归结为“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是联想国际化的根本问题。

  这一方面表现为管理人员能力、经验缺乏,原有联想的领导及团队缺乏国际化管理能力,难以在短时间内领导和管理一个国际性的企业,更难以在短时间内将联想在中国的业务模式优势复制到海外。然而聘请的海外管理者缺乏对联想文化及其核心优势的充分理解,无法充分发挥其管理能力。在柳传志总结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中,“搭班子”,即管理层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如今管理层的缺陷却成为联想海外业务发展的短板。

  联想存在的“人”的问题,另一方面则在于复杂的文化冲突。联想存在联想系、IBM系、Dell系之间的斗争。观念不一致、沟通不顺是战略、运营低效的根源,从而导致战略制定犹豫不决,产品战略推出落后于竞争对手;供应链及其他运营体系的整合和建设速度慢,整体效率难以提升。

  文化原本是联想在中国的成功之本,以前的联想文化鼓励员工与企业一同成长,为员工提供没有天花板的舞台,造就了一批具有创业精神的员工。他们具有极高工作热情,工作主动性强,而且对企业具有极高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以前的联想文化还具有很明显的军事化管理风格,从上到下形成“整体化一”的“斯巴达克方阵”,战略执行力极强,非常重视效率。而如今的联想却缺失个性鲜明的核心文化,这也正是海外业务受挫的内在原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文导航
频道热词:LED照明  工作站  云计算  
视觉焦点
TOP10周热门服务器排行榜
  • 热门
  • 新品
  • 系列
查看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