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数据获取能力的大幅提升,对计算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和挑战,带动了大数据、云计算、高性能计算等不同计算方式的交叉与融合,IT已进入一个‘大计算’时代!”在9月24日举行的2015高性能计算用户大会上,浪潮集团副总裁彭震对于IT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上述研判。
浪潮集团副总裁彭震
彭震认为,近几年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不断的渗透和融合推动了工业4.0,智能语音、人脸识别、智慧医疗、可穿戴设备在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这些新兴领域发展的背后,伴随着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和数据获取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对计算提出了更高需求和挑战。数据的激增和处理难度的加大,使得原有的数据处理框架的瓶颈暴露,高性能计算在计算能力和高速互连方面的优势,促使HPC和云计算、大数据交叠融合,诞生了诸多新的应用领域,如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的融合生成了高性能数据分析(HPDA),“这是应用推动的必然结果和未来发展趋势。”
彭震以深度学习为例阐释了计算和基础架构的发展趋势,他表示深度学习的目标是让机器能够实现人类的计算能力,其发展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大规模的可获得数据,二是计算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在这两个关键能力中,大数据、云计算、高性能计算等多种计算方式需要不断融合和交叉,而这种计算的融合交叉促发IT的基础架构走向融合。比如说,高性能计算中常用到的异构加速、IB网络、并行存储等已经在云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中广泛应用。
彭震认为,在“大计算”这样一个新的计算时代下,用户与IT产品服务供应商面临的共同挑战有三个。首先,虽然用户都希望用一个“大计算”解决所有的企业计算架构的问题,但是不同的应用具备不同的计算特征,所以需要适应性的计算环境。其次,新时代的IT基础架构需要面对多样的计算挑战,像大数据、传统的科学工程计算、云计算、深度学习等等,这些应用对后台的计算架构需求不一样的,因此在硬件架构需要发生变革。最后,在混合的计算架构上,如何依据不同应用提供灵活性?
彭震表示,在应对“大计算”带来的挑战上,浪潮将以“计算+”战略为核心,为用户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相融合的融合架构产品,帮助用户构建一个适应性的计算环境,通过软件定义的数据服务、网络服务和资源服务,实现一个软件定义的“大计算”。他介绍说,融合架构是浪潮“计算+”战略的核心,浪潮现在已初步实现在一个机柜内用相同的物理规格提供不同的计算功能,机柜内可以灵活配置两路、四路、交换节点、存储节点,通过软件定义方式来实现资源池化和共享。而在整个基础设施方面,比如供电、散热已实现全机柜的统一供电和全机柜的风扇共享,并且可以做到全局管理的融合,对整机柜所有的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彭震表示,高性能计算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撑体系之一,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尤其在计算架构创新和应用创新方面。高性能计算用户大会以“根植应用,引领创新”为主题,其目的就是希望大会让用户不仅仅了解到高性能传统行业的应用和创新,也可以了解高性能计算在新兴领域的实践、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高性能计算用户大会是国内HPC用户了解最新技术进展、交流应用经验、学科交叉创新的顶级盛会,已经成为推动HPC应用发展的重要平台。本届大会不仅吸引了来自石油、气象、材料、物理、地球等科学计算领域的专家,也吸引了互联网、工业制造等领域的专家。众多专家现场分享了高性能计算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工业设计制造方面如何加快应用效率,让人类生活更加智能、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