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作者:王迪

    小白教程说迁移(1)评估:预判迁移风险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暂无评论

      评估--“把脉问症”

      评估是系统迁移前收集信息,衡量技术复杂难度和迁移风险的过程。评估阶段最核心的目的是,充分了解客户迁移需求。这好比医生给病人“把脉问症”,是一次综合体检,全面摸底了解的过程,只有弄清楚了病人的病症,才能对症下药。

    【小白教程说迁移】评估:预判迁移风险

      对客户来讲,迁移的核心诉求有4点:

      1、上线时间:新系统什么时候上线,系统交割时间点,反馈给我们是如何制定迁移工作进度,时间排期;

      2、系统平滑迁移:客户希望系统迁移是平滑的,业务不受影响,因此需要明确客户对系统平滑迁移中导致的系统中断的时间容忍度;

      3、中间业务逻辑不能出问题:第三方软件和中间件的可用性,评估编译工具和编译环境在K-UX平台上是否可用;

      4、系统性能要有提升:客户希望新系统性能要有所提升,这里面涉及到对系统软硬环境兼容和多组件迁移环境做系统调研,才能找到影响系统性能提升的症结,评估加以解决;

      迁移中的评估工作是个系统工程,这里面涉及各方资源协调,跨越多个领域,要保证迁移任务顺利完成,细致、缜密的评估调研尤为重要。浪潮有来自主机系统、数据库和行业软件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团队,通过评估阶段36项信息分类的细致调研,最终形成统一的《迁移信息收集表》,此收集表作为制定迁移方案的基本依据,可以精准把脉客户系统“病症”,为后面计划阶段开好“方子”。

    【小白教程说迁移】评估:预判迁移风险

      通过上述36项信息调研,迁移团队几乎可以摸清客户系统情况,预估迁移风险,从容制定迁移计划方案。

      以其中一项对数据库服务器的评估工作为例,客户数据库从几百G到几十T不等,有的可以停机维护,有的则需要7*24小时不间断服务,这些要求不同,决定了后续的计划和方案的差异。

      在一些小型的数据库,如区县级发票票据查询系统,数据库在200G以内,系统表结构中基本没有特别复杂的存储过程和数据对象,可以允许周末停机维护,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在客户的非工作日实施迁移,在新系统上安装好数据库,同时关闭生产数据库,将数据文件导出并备份,再将数据文件导入到新数据库,修改应用数据库访问地址,从而完成系统的割接过程。

      而像银行、电信这样对数据一致性、业务连续性要求极高的客户,核心数据库的数据容量通常达到几十T,而且每天至少有几百G的数据库随着业务而不停地变化。

      对于此类数据库,光是数据的导出就得需要2-3天,有的甚至长达一周左右。面对这种情况,单纯地采用数据库导入导出的操作,将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那么我们需要分批次,分多次进行数据迁移,保证客户业务的不中断和平滑过渡。具体来讲,评估阶段就要根据系统业务大小、模型应用差别,分别诊断,采用分批次,多步骤迁移计划方案,一步步做迁移,同时还需要搭建异构平台互备,做好回退方案,确保新旧系统同步和数据库的一致性。

      没有任何两个迁移过程是完全相同的

      评估阶段最能考验一个迁移团队的思维缜密性,以及对迁移风险的预判能力。

      用一名浪潮迁移工程师的话说:发现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评估阶段,用可见的、具有说服力的评估报告,为后续迁移工作奠定扎实基础,给客户吃一颗定心丸。

    标签:服务器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本文导航
    • 第2页:评估--“把脉问症”

    关注排行榜

    产品品牌

    文章推荐

    互动沙龙

    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返回首页
    专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