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连横 ARM与IBM的反击
正所谓商场如战场,在商场中要取得市场上的胜利,同样需要谋略。合纵连横也许是对ARM于IBM二者战略最好的诠释。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ARM与IBM是如何反击的.
合纵,让ARM由弱者变为挑战者
合纵的目的就是通过联合多个弱者,来抵抗一个强者,从而达到防止被兼并的危险。ARM之所以选择这条战略还跟英特尔有很大渊源。
ARM众多合作伙伴
ARM公司的前身叫做Acorn,成立在1978年12月5日,在当时主要为市场提供电子设备,但是其很快发现,摩托罗拉的CPU太慢价格又贵,在CPU市场上被英特尔打的非常惨,于是Acorn公去找英特尔公司索要80286设计资料,准备自行搭建PC兼容机。
在当时,这种索要对方设计资料的想法在英特尔看来属于痴心妄想,英特尔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于是ARM只能自己设计CPU,但是他们又没有钱,所以只能使用RISC指令集,于是名字叫做Acorn RISC Machion的CPU诞生了,简称ARM。
ARM成立之初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生产自己的芯片,于是其作出了一项影响到现在的决策:自己不生产芯片,向其他公司提供芯片设计,ARM只是开发芯片内核,客户可以根据需求增添组件,构成完整的片上系统。加之ARM芯片在性能功耗比上的确非常出色,于是,这个只设计芯片,不生产芯片的厂商ARM在移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并且靠着这种商业模式积累了大量的合作伙伴。
人都是贪婪的,ARM公司也不例外,在迅速占领移动市场后,也开始将苗头伸向了从未涉足的PC和服务器市场。2012年10月31日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的日子,ARM公司在全球三地共同宣布推出新款ARMv8架构ARM Cortex-A50处理器系列产品,进一步扩大ARM在高性能与低功耗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宣布进军低功耗领域后,可能大多数人依然不会太看好ARM,但是当ARM遇到一个在x86市场被英特尔蹂躏苦不堪言的AMD后,这二者的一拍即合让ARM在微服务器市场有了去挑战英特尔的勇气。当然,除了AMD这个墙头草的加入,ARM还叫来了在移动市场的好伙伴们(英伟达、三星、高通等),一起开始进军英特尔的领域。
当然,英特尔也意识到来自ARM及它的合作伙伴的威胁,但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作为英特尔处理器市场上的老对手的IBM,如今也开始在高性能处理器市场上开始发力,在高性能领域对英特尔形成了堵截之势,下面我们来看一下IBM如何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