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作者:范平

    触目惊心!全球数据中心灾难史大盘点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暂无评论

        前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了遭受洪灾、火灾、网络中断、地震破坏的数据中心,从这些灾难事件中,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灾害的无情和凶猛,也意识到在设计规划、建造部署数据中心的时候,需要经过多番论证,建立多套应急措施和备份系统。

        根据全球保险公司Axa安盛的一份报告,80%的中小企业在遭受重大事故后的18个月内都面临着关门破产或者难以为继的困境。与此同时,更大型公司在遭受重大事故时,则会蒙受巨额的财产损失和名誉损失。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提炼出几个构建数据中心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些对于保障IT系统7×24不间断运行、为业务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所应该具备的要素:

        一、数据中心的选址

        正如我们前提提到的,很多发展洪灾的数据中心,都是位于地势低洼、临近河道或者海边的地理位置。而且很多地震频发或者环地震带也不宜构建数据中心。选址问题,重点可以考虑自然地理条件、配套设施、周边环境、成本因素、政策环境、高科技人才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人文环境。

    触目惊心!全球数据中心灾难史大盘点
    全球数据中心分布位置一览

     

    ANSI/TIA-942-2005标准不同分级的选址要求
     注意事项  T3标准  T4标准
     临近洪水危险区域  远离百年一遇/离50年一遇水灾区不小于90m  离百年一遇水灾区不小于90m
     接近海岸或内陆水路  距离不小于90m  距离不小于800m
     接近主要干道

     距离不小于90m

     距离不小于800m
     接近机场  距离在1.8km~48km间  距离在1.8km~48km间
     接近主要大城市  不超过48km  不超过48km


        二、建立数据中心灾备计划

        即使发生诸如地震、水灾、雷击、火灾、机器故障这些偶然事件,也必希具备很高的安全可靠性以保证业务不会停止。为了提高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性,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数据中心灾备计划。

        灾备计划其实应该包括软硬件层面。软件层面包括人为的风险评估、定期审查、软件系统的相互依存和备份。硬件层面包括硬件冗余、UPS、数据备份、异地灾备等等。

        三、融合数据中心

        由于成本和备份关键系统和数据同步的复杂性,很多企业不惜代价创建一个备份数据中心。随着业务的发展,数据中心的问题与日俱增,数据中心管理者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大,企业业务的不断调整和改变让数据中心总体架构面临极大的压力、有限的物理空间让数据中心扩展性和灵活性有所限制。

        为此,融合数据中心是唯一的出路,只有通过有效的整合才能够让传统数据中心升级成为一个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的数据中心。

        四、虚拟化技术

        很多明智的企业都转向虚拟化,从而大大降低成本。在紧急情况下,这也是快速恢复IT活力的一种方式。利用虚拟化技术,可以将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数据打包装入到基于操作系统之上的应用软件中。封装的应用程序可以很容易的传输到场外——作为数据的一种传输方式,并为远程计算机用户提供访问。虚拟化技术可以大幅减少停机时间,将宕机时间从数天减少到数小时。

        当然,在数据中心的具体产品层面,比如在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时候,可以将数据中心构建在减震器上面——用金属和橡胶制成并安放在建筑物内的隔离层,可以吸收地震发生时带来的震动。某些数据中心拥有楼级和机架级的减震隔离层。此外,所有的服务器机架设施,冷却设备和其他设施都牢牢地受到地板的保护。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本文导航

    关注排行榜

    产品品牌

    文章推荐

    互动沙龙

    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返回首页
    专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