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作者:范平

    成败论英雄 新时代竞争还需选对“芯”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暂无评论

      刘珉,从事医疗信息化工作二十余载,此前有着大学教师工作背景的他,现已担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以下简称“曙光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二十余年的IT工作经历,让他对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他看来,时代在发展,医疗在变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院如何为患者提供高效高品质的人性化服务,成为了医疗行业各个机构决胜未来的法宝。

      让刘珉引以为豪的是,曙光医院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中都处于前茅。今年曙光医院还将在现有的基于至强E7关键业务服务器平台和存储系统基础上,构建起基于至强E5的刀片服务器系统和医疗云平台,从而打造高效、灵活而又极具稳定性的医疗服务体系。

      可靠性第一 灵活高效并举

      刘珉介绍,创建于上世纪初的曙光医院是上海十大综合性医院之一,在信息化建设中一直处于行业前头。该院早在1991年的时候,就开始了信息化建设的旅程。当时,医院采用的是支持九行显示的DOS系统,主要应用于院内的工资系统和对外的挂号收费方面。后来,随着Windows平台的引进推动了医疗信息化建设渐进式发展。2004年曙光医院通过集成信息化平台各类产品,使得信息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前年曙光医院还成为了上海世博会的定点医院,承担着世博会C片区医疗站点的医疗保障工作。

      然而,由于时代的发展,之前所取得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并不能满足当前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曙光医院建成的HIS(医院管理系统)、PACS(医学图像档案管理和通信系统)系统,以及日门诊量上万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相比西医更需花费人力和时间的中药配药取药业务流程,原先的数十台服务器在支持这些核心业务系统方面已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此外,被誉为上海市“医疗国资委”的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一直致力于推动建设覆盖上海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网,整合现有的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医联系统、医保系统,连接市区两级数据平台,实现个人电子健康档案自动建档自动更新的要求。作为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成员之一,上海曙光医院也参与了联网过程。并且上海市卫生局还对曙光医院提出了业务连续性的更高要求,一旦系统出现超过15分钟的业务中断,就必须上报。

      这样一来,曙光医院的IT系统面临着更大挑战。原先的IT系统根本无法满足更高稳定性、更高性能、更具灵活扩展的要求,也不能满足需要有更多设备实现业务平滑迁移的需要。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本文导航

    关注排行榜

    产品品牌

    文章推荐

    互动沙龙

    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返回首页
    专家咨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