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anium(安腾)是英特尔构建的基于IA-64位处理器,主要被应用在高端企业级的64位技术环境中,提供了业界领先的性能,以及比专有RISC技术更广泛的选择空间,可帮助企业和机构最大地提高其投资回报。
2001年5月29日,英特尔推出代号为“Merced”的第一代安腾处理器,该处理器采用180nm制造,主频733MHz和800MHz可选,不提供三级缓存。
2002年7月8日,英特尔发布了基于VLIW以及Explicitly Parallel Instruction Computing的Itanium 2,主频900MHz和1GHz可选。随后的3年里,相继推出代号为Madison、Deerfield、Hondo和Fanwood、Madison的安腾处理器产品。
2006年,英特尔更新了Itanium处理器产品,推出代号为Montecito(也就是Itanium 2 9000系列)的新双核处理器。据称,该处理器性能提升两倍而功耗下降了20%。
2007年,英特尔推出代号为Montvale的Itanium 2 9100系列,主频1.42GHz至1.66GHz不等,三级缓存8MB-24MB不等。
2010年2月8日,英特尔发布了Tukwila安腾处理器Itanium 9300。Tukwila采用65nm制程工艺制造,拥有20亿颗晶体管的的四核心处理器性能比前一代增加了一倍,系统互连带宽增加800%,内存带宽增500%,并支持700%的内存支持能力。
2007年11月1日,英特尔推出了双核英特尔安腾9100系列处理器。
自从2001年中期推出安腾处理器以来,安腾处理器的主频从733MHz逐渐过渡到1.73GHz,前端总线300MHz至667MHz,在所有的安腾处理器产品中,使用过PAC611、PAC418、LGA1248(Itanium 9300系列)插槽,开发代号有McKinley、Madison、Hondo、 Deerfield、Montecito、Montvale和Tukwila,主要涉及到单核、双核和四核产品。
安腾体系结构吸收了CISC和RISC两者的长处,支持EPIC、VLIW(超长指令字)、软件流水、寄存器堆栈和分支推断等技术。在寄存器结构方面,它与RISC体系类似采用了大量的寄存器操作,甚至超过了主流RISC处理器的寄存器数量,这一方面可以加快数据存取的速度,减少访存延迟,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支持并行操作。
双核安腾处理器首次采用了Pentium 4中的超线程技术,每个处理器支持4个线程,使得其能够处理的应用线程数是早期单核处理器的4倍。
安腾体系结构是64位高性能计算环境中的主流体系结构之一,它吸收了以往的先进处理器体系结构的优点,通过提高指令执行的并行性,增强了系统整体的计算性能。
安腾体系结构的核心是EPIC技术,通过精心设计的基于超长指令技术的指令系统,EPIC编译器能够把在编译过程中发现的并行性显示地传递给处理器。与传统的基于超标量流水技术的处理器相比,可以充分利用编译器的强大功能,简化处理器设计,保证更高的指令级并行性。
安腾标志着英特尔体系结构从IA-32向IA-64推进。它不同于32位芯片的奔腾产品(大部分还是应用在桌面级领域),是专为服务器和工作站量身设计制造的64位处理器。
- 第3页:性能劲旅之安腾时代
- 第4页:王者风范之至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