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ZOL首页 > 服务器 > 评论 > 震撼 半导体巨人英特尔发展历史回顾

震撼 半导体巨人英特尔发展历史回顾


CNET中国·ZOL 作者:中关村在线 查彬 【原创】 2007年09月04日 11:45 评论
回到顶部阅读

1968年~1972年

·1968年~1972年

1968年

  7月18日,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离开仙童半导体,投资创建诺伊斯-摩尔电子公司。后来公司支付1.5万美元从INTLECO公司买到了“INTEL”名字的使用权,并更名为英特尔公司。

  诺伊斯和摩尔各出资24.5万美元,风险资本家阿瑟·罗克出资1万美元并募集了250万美元投资。

    罗克出任公司董事会主席,罗伯特·诺伊斯任CEO,戈登·摩尔出任执行副总裁,公司在加州山景城正式运营。

1969年

    英特尔发布了第一款产品3010 Schottky双极随机存储器(RAM)。

  英特尔发布世界上首款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静态随机存储器(static RAM)1101。

    英特尔从汉密尔顿电子公司(Hamilton Electric)接到成立以来的第一份定单。

    英特尔在瑞士日内瓦建立第一个美国本土之外的销售办公室。

1970年

    英特尔发布1103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

    英特尔年收入突破400万美元。

    英特尔在加州圣克拉拉城购买了26英亩土地,建造第一个厂房。

1971年

    英特尔在在11月15日的《电子新闻》上刊登广告宣布“一个集成电子新纪元的到来”,第一款4位微处理器4004面世,时钟频率为108KHz,内含2300个晶体管,从此揭开了CPU发展的序幕。

    英特尔发布世界上首款可擦写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

    英特尔以每股23.5美元公开上市,筹集了680万美元。

    英特尔单月销售额首次突破100万美元。

    英特尔公司第一个工厂正式启用。

1972年

    英特尔公司第一个非美国本土的工厂启用,位于马来西亚槟榔屿。

    英特尔公司8位微处理器8008,时钟频率为200KHz。

    英特尔购并Microma公司,进入新兴的数字手表市场。

    英特尔启用3英寸硅晶片生产线生产计算机芯片。

回到顶部阅读

1973年~1977年

·1973年~1977年

1973年

    英特尔第一家自有晶片厂正式启用,地点在加州利弗莫尔市。

    英特尔单月销售额突破300万美元。

    基尔代尔开发了PC史上革命性的微处理程序设计语言PL/M。


1974年

    英特尔发布首款真正的通用微处理器Intel 8080,时钟频率为2MHz。

    英特尔第一个国外设计中心启用,地点在以色列海法。

    英特尔发布容量4K的动态随机存储器2107。


1975年

    8080微处理器被用于Altair8800,这是最早的个人电脑之一。

    罗伯特·诺伊斯被任命为英特尔董事会主席,戈登·摩尔成为公司总裁,安迪·格罗夫为执行副总裁。

    英特尔推出多总线(MULTIBUS)。


1976年

    英特尔发布世界上首款微控制器8748和8048,在单一硅芯片上结合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外围设备以及输入输出功能。

    英特尔发布世界上第一台单板计算机iSBC80/10。

    英特尔启用4英寸硅晶片生产线生产芯片。

    英特尔发布时钟频率为5MHz的8085微处理器。

    英特尔与AMD达成专利交叉使用协议,从而使AMD能够使用Intel的微代码。

1977年

    英特尔开始生产磁泡存储器(Magnetic Bubble Memory),这项业务延续了11年之久。

    英特尔推出容量16K的2716 EPROM。

    英特尔发布首款单芯片多媒体数字信号编解码器(codec)2910,成为电讯业工业标准。

回到顶部阅读

1978年~1982年

·1978年~1982年

1978年

    英特尔推出16位微处理器8086,时钟频率为4.77MHz。

    英特尔员工突破1万名。

    英特尔退出数字手表业务,Miceoma品牌卖给了一家瑞士公司,存货则卖给了Timex公司。

1979年

    英特尔推出8088微处理器(8060的低价版本),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

    英特尔首次进入《财富》杂志的500强,位居第486位。

    戈登·摩尔出任英特尔董事会主席兼CEO,罗伯特·诺伊斯任副主席,安迪·格罗夫成为总裁兼COO。

    罗伯特·诺伊斯被美国总统卡特授予国家科学勋章。

    英特尔发布2920信号处理器,这是首款能对模拟型号进行实时数字处理的微处理器。

1980年

    英特尔、数字设备公司(DEC)和施乐宣布合作开发以太网,以使不同机器能够通过局域网连接。

    英特尔发布8087数字协处理器,把复杂的数字功能从微处理器中剥离,以提高性能。

    英特尔发布历史上销售成绩最佳的8051和8751微控制器。

1981年

    IBM选择了8088作为IBM PC的微处理器,从此开创了PC时代。

    英特尔为加快新产品进入市场,实行了“125%的解决方案”,要求雇员每周自愿增加25%的工作量而没有任何额外补偿。

    英特尔发布32位的iAPX 432微处理器,但这款处理器并没有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1982年

    英特尔推出80286的微处理器,内含13.4万个晶体管,PC产业真正开始腾飞。在随后的六年时间里,全球售出大约1500万台基于286微处理器的PC。

    IBM宣布以2.5亿美元收购英特尔12%的股份,以帮助英特尔熬过产业不景气阶段,而后在1984年又以1亿多美元追加收购了5%的股份。1987年,随着产业环境的好转,IBM出售了这些股份。

    英特尔发布首款网络控制器82586,从主处理器剥离出网络功能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英特尔的首款16位微控制器8096进入市场。

回到顶部阅读

1983年~1987年

·1983年~1987年

1983年
    英特尔发布CHMOS技术,在推动芯片性能增长的同时减少了能耗。

    英特尔年收入达到10亿美元。

    英特尔开始用6英寸硅晶片生产线生产芯片。


1984年

    IBM发布采用Intel  286处理器的PC-AT,采用开放的系统,奠定了X86系统结构在PC市场的统治地位。

    英特尔发布世界上首款CHMOS动态随机存储器,容量为256K。

    安迪·格罗夫被《财富》周刊评为“美国十大最严厉的老板”之一。

    美国议会通过《半导体芯片保护法案》,允许半导体制造商取得他线路设计的版权,这一法案成为英特尔保护其发展的重要工具。


1985年

    英特尔做出痛苦的选择,把公司主营业务从最初的DRAM转向微处理器。

    英特尔推出32位的386处理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

    英特尔推出iPSC/1,进入超级计算机业务。


1986年

    美日半导体贸易协定签署,日本对美国半导体制造商开放市场。

    美国法院规定微码(植入硅芯片的软件)同样适用美国著作权法。

    英特尔发布容量1M的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27010、27011和27210。


1987年

    安迪·格罗夫被任命为公司总裁兼CEO。

    罗伯特·诺伊斯被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授予全国技术勋章。

    公司推出第二代iPSC/2超级计算机,它基于大量的英特尔386处理器和80387数字协处理器。

回到顶部阅读

1988年~1992年

·1988年~1992年

1988年

    公司发布ETOX(EPROM Tunnel Oxide)技术,进入闪存领域。

    罗伯特·诺伊斯成为SEMATECH总裁兼CEO,这是一个旨在保持美国在半导体制造研究领域最前沿地位的企业联盟。

1989年

  英特尔推出首款商用处理器i860,内含超过100万个晶体管。

    英特尔推出80486微处理器,内含120万个晶体管。

1990年

    英特尔的共同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英特尔发布首款NetPort打印服务器,使打印机能够很便捷的连接到局域网并实现共享。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老布什)授予戈登·摩尔全国技术勋章。

   克雷格·贝瑞特出任英特尔执行副总裁。

1991年

    英特尔正式开展“Intel Inside”品牌推广计划,这一LOGO在后来屡受指控。

    英特尔在一个月之内发布了包括EtherExpress配适卡在内23款网络产品

    公司宣布将中止EPROM的开发,转向闪存。

1992年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Datequest的信息显示,英特尔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半导体供应商。

    公司采用8英寸硅晶片生产线生产芯片。

    英特尔发布82420芯片组,公司正式进入芯片组领域。

回到顶部阅读

1993年~1997年

·1993年~1997年

1993年

    英特尔推出Pentium(奔腾)处理器(俗称586),集成了310万个晶体管。

    克雷格·贝瑞特被任命为公司执行副总裁兼COO,戈登·摩尔留任公司董事会主席,安迪·格罗夫仍担任总裁兼CEO。

    英特尔被《金融世界》(Financial World)杂志评为世界第三最有价值品牌。

    PCMCIA标准面世,使便携式电脑能够很容易的加入调制解调器、声卡、网络配适器等设备,英特尔是该项标准的创建者之一。

1994年

    公司发布首款LANDesk网络管理软件产品,能够实现软件区分、病毒防护、远程诊断以及其它计算机网络功能。

    奔腾处理器发现浮点缺陷,英特尔耗资4.7亿美元更换所有芯片以及改进芯片设计。

    英特尔协助定义即插即用标准,使PC添加外围设备更加简便。

1995年

    英特尔推出专为服务器工作站设计的Pentimu Pro处理器,内含550万个的晶体管。

    英特尔发布82430FX芯片组。

    英特尔扩张其网络设备产品线,推出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和其他网络产品。

1996年

    英特尔推出采用了MMX(多媒体增强指令集)技术的Pentium处理器。

1997年

    英特尔推出Pentium Ⅱ处理器,集成了750万个晶体管。

    英特尔发布StrataFlash存储器,实现在单个存储单元中存储多位数据,大幅增加闪存容量。

    安迪·格罗夫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风云人物。

    克雷格·贝瑞特成为公司总裁,安迪·格罗夫成为董事会主席,戈登?摩尔则退任公司名誉主席。

回到顶部阅读

1998年~2002年

·1998年~2002年

1998年

    英特尔推出Celeron(赛扬)处理器

    英特尔推出Pentium Ⅱ Xeon(至强)处理器。

    英特尔发布首款基于StrongARM结构体系的高性能、低能耗处理器,用于手持计算和通讯设备。

1999年

    英特尔发布Pentium Ⅲ处理器,内含900万个晶体管。

    英特尔发布Pentium Ⅲ Xeon处理器。

    英特尔进一步扩展网络产品线,推出IXP1200网络处理器和相关产品。

2000年

    无线应用成为发展重点,英特尔发布Xscale微架构体系和数款无线网卡

    英特尔发布Pentium 4处理器,集成了4200万个晶体管。

2001年

    英特尔的共同创始人戈登·摩尔正式退休。

    英特尔推出用于工作站服务器的首款64位Itanium(安腾)处理器。

    英特尔发布Xeon处理器。

    英特尔制造出世界上最小最快的晶体管,宽仅15毫微米(1毫微米为十亿分之一米)。

2002年

    英特尔开始在300毫米(12英寸)晶片上采用0.13微米技术制造芯片产品。

    保罗·欧德宁成为公司总裁兼COO, 克雷格·贝瑞特仍担任CEO,戈登·格罗夫留任董事会主席。

    英特尔发布超线程(Hyper-Threading)技术,这种技术能使一个处理器能同时运行多线程任务,从而提高多任务环境中的系统性能。

    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小布什)向戈登·格罗夫颁发总统自由勋章。

    公司发布专为高性能服务器和工作站设计的Itanium(安腾)2处理器。

回到顶部阅读

2003年~2005年

·2003年~2005年

2003年

    Intel累计销售处理器达到10亿片。

    英特尔发布专用于迅驰移动技术,这种技术具有高性能、电池使用时间长、集成了无线联网能力等特点,可以使笔记本电脑变得更加轻巧。Pentium M处理器是Centrino的核心。

    英特尔推出PXA800F蜂窝处理器,这是一款把蜂窝电话和手持电脑关键结构完全集成与单个晶片的微芯片。   

2004年

  2004年Intel公司推出的64位至强处理器,是英特尔迄今为止推出的最成功的企业级64位服务器产品

2005年

  推出双内核英特尔至强处理器。
 
  推出欢悦平台

    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聚焦多内核平台

    超越主频的全新平台架构

    英特尔加强支持64位计算 经济型电脑专用英特尔® 赛扬® D 处理器闪亮登场

    英特尔公布第二季度收入突破92亿美元 每股收益33美分

    英特尔架构服务器喜获双内核动力 英特尔推出双内核入门级服务器平台

    新架构带来更出色性能 英特尔安腾2处理器采用更快的前端总线

    英特尔将提前推出双内核、超线程(HT)服务器平台

    英特尔公司开发超低功耗制程 新型65纳米制程将进一步延长移动设备的电池使用时间

    领先企业和技术计算供应商创立安腾® 解决方案联盟,全新、广泛的行业支持计划将加速安腾® 解决方案的上市进程

    全新双核英特尔® 至强® 处理器面世,英特尔发运多核服务器平台

    2005 年秋季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多核平台成就无限机遇

    英特尔推出 90 纳米多级单元针对多媒体手机的高性能 NOR 闪存

回到顶部阅读

2006年~至今

·2006年~至今

2006年

    英特尔第四季度收入 102 亿美元;每股收益 40 美分

    英特尔在全球率先取得 45 纳米芯片制程技术开发重大成功

    英特尔酷睿双核处理器登陆嵌入式市场

    采用英特尔® 酷睿™ 微架构的电脑即将面世

    英特尔下一代企业平台即将闪亮登场 

    英特尔新的高产量65纳米工厂开张

    英特尔将向中国企业提供下一代BIOS核心技术

    英特尔公司宣布进行重组—预计成本和运营开支将在2007年降低20亿美元,2008年降低30亿美元

    英特尔推出嵌入式英特尔酷睿2双核处理器

    高效节能 超越未来——英特尔2006年秋季信息技术峰会在上海举行

    英特尔开启四核时代——全球最佳处理器,性能再创造新高

2007年

    英特尔第四季度收入97亿美元

    英特尔发布晶体管技术重大突破,为40年来计算机芯片之最大革新

    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北京首发

    在进入嵌入计算行业30年之际,英特尔推出四核处理器

    多核时代虚拟化应用助推器在京发布

    英特尔第二季度收入达87亿美元

    英特尔在京发布刀片服务器平台开放规格

    全新英特尔服务器处理器 速度与能效的极致选择

查看本文作者 查彬 的其他文章>>
相关搜索:英特尔 AMD 服务器 四路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查看排行>>
频道热词:LED照明  工作站  云计算  
视觉焦点
服务器评论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服务器排行榜
  • 热门
  • 新品
  • 系列
查看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