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作者:贾凯强

    服务器架构:x86、RISC、ARM谁主江湖?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暂无评论

      早在2013年,百度位于南京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首度对外曝光,这也是全球首个ARM架构服务器端的规模应用。在此之后,ARM架构用于云支持的案例便越来越多,相比节省能耗的x86芯片,ARM处理器功耗还要更小,这对于动辄上千台服务器需求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来讲,无论是成本还是能源消耗都有着不小幅度的节省。

      而且ARM构架本身是开放的, ARM本身也不生产芯片,以授权的商业方式与各种半导体芯片厂商联手,这种商业模式也对于ARM服务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强的生命力。如果有一天,ARM服务器挑战Intel x86服务器成功,请千万不要惊讶。

      MIPS:另一个搅局人

      RISC的代表作ARM已经展现出足够的强大去对抗x86,而另外一个代表MIPS则展现了足够的潜力。

    服务器架构:x86、RISC、ARM谁主江湖?
    MIPS体系

      MIPS(Microprocessor without interlocked piped stages )架构是有潜力和ARM相抗衡的另一个种采取精简指令集(RISC)的处理器架构。该架构基于一种固定长度的定期编码指令集,采用了导入/存储(load/store)数据模型,具有从32位到64位的可扩展性。

      MIPS构架有科技公司MIPS公司在1981年开发出来,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其相应的软件开发工具和厂商支持较广的一种嵌入式架构。MIPS包含有大量的寄存器、指令数和字符、可视的管道延时时隙,而这些特色也让MIPS的能耗低到可以和ARM相抗衡。

      MIPS的高性能缓存区及缓存管理方案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增加了密集型数据处理、数据量、断言操作等功能,在嵌入式市场不断增长的计算需求里仍然可以保持领先。而且作为 MIPS最初是面向高性能科学计算支持,所以在指令集设计的时候更注重速度和性能,而非功耗和面积。

      此外,相比ARM,MIPS的兼容性会更强。MIPS架构可完全向后兼容,也就是说MIPS32位架构可以在MIPS64位上无障碍运行。这一点也是MIPS可能打败ARM的杀手锏之一。

      RISC-V:颠覆者

      如果说MPIS威胁到了ARM的地位,那么RISC-V便是直接威胁到了RISC的存在。RISC-V从2010年开始设计,花费了大约四年的时间才完成了RISC-V的开发过程。

    服务器架构:x86、RISC、ARM谁主江湖?
    颠覆者RISC-V

      值得注意的是,RISC-V是一款完全开源的架构。这也就意味着RISC-V是一个现代化、完全没有专利问题、没有历史问题的全新指令集,并且以BSD许可证发布。相比之下,ARM指令集架构的许可证可能高达千万美元。

      RISC-V的开发者认为,开源是这个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RISC-V不仅能让公司受益,也可以让大学和研究机构更好的研究全新的处理器技术和架构。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效率也降低了成本,从云计算、大数据到容器技术无一不是开源项目的受益者。

      与ARM架构对比,RISC-V在功耗、性能、面积等各种层次都不输给ARM,甚至有些层面已经超越了ARM,并且相比之下,其可扩展性更强、指令更丰富,提供免费的开源编译和仿真环境,目前唯一需要期待的便是RISC-V的相应生态进一步的建立和成熟,当相关的产品产生后资本流入并且进一步发展,那么RISC-V取代RISC,指日可待。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本文导航

    关注排行榜

    产品品牌

    文章推荐

    互动沙龙

    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返回首页
    专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