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雾计算、霾计算,关于计算的技术名词层出不穷,常常让人难以辨别。
云计算自从2006年,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后,到现在正好十年,云计算已经以IaaS、PaaS、SaaS三个层次,不同方式融入到整个IT架构之中。
云计算已融入我们生活
Gartner、IDC等分析机构纷纷看好未来云形势,认为云计算市场可开发空间很大,公有云将成为主体。但是,在云计算仍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似乎有些人已经早在5年前,为我们想好了“退路”。
有人说,思科为了自己的战略发展需要发明了“雾计算(Fog Computing)”这个概念,但实际上雾计算的第一次出现是因为科学家对云计算数据安全问题而提出的。即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斯特尔佛教授(Prof. Stolfo)提出“雾计算”是希望利用“雾”来阻挡黑客入侵。
如今看来,不管当初“雾计算”的提出目的或者推广目的是什么,只要符合发展需求,都会实现的。
物联网的发展正需要雾计算的帮助。毫无疑问,未来世界的数据量会持续增加,传感器迅速发展。对于大量的数据信息,可以分为需要及时计算和无需及时计算的两种类型。而无需及时计算的数据可以在云端进行存储、计算;但是对于需要及时计算的这种数据,上传到云端会加大时延。所以雾计算是解决物联网时代数据及时分析的有效途径。
正如我们所理解的:雾是更贴近地面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