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由Grit Robotics队伍和科罗拉多梅萨大学共同设计的机器人Cog-Bum。
图为由Grit Robotics队伍和科罗拉多梅萨大学共同设计的机器人Cog-Bum。
由德国波恩大学设计的四轮机器人Momaro。
另一台由东京大学带领的机器人。
图为另一台阿特拉斯机器人,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和卡耐基梅隆大学共同设计和操控。
图为唯一来自意大利的机器人,COMAN机器人的改进版WALK-MAN。
图为由弗罗里达人机认知研究所操纵的阿特拉斯机器人。
由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带领的另一台机器人ESCHER。它重量仅有60千克,与大多数参赛机器人相比,身量很轻。
图为一台由机器人公司TRACLabs Inc操作的阿特拉斯机器人。
该机器人在由日本JSK实验室研发的STARO人形机器人的基础上设计而来,是由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赞助的三台决赛参选机器人之一。
由Lockhead Martin公司操纵的另一台阿特拉斯机器人。
由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操作的另一台HPR2机器人。
图为机器人Tartan。虽然它个子较矮小,且在轮子上移动,但比起参赛对手,它的移动速度更快,精确性也更高。
/slide/511/5111528_1.html
server.zol.com.cn
true
中关村在线
//server.zol.com.cn/511/5111528.html
report
245
如果我们能训练机器人救人的话,有些机器人日后说不定能和反天网人类抵抗军合作呢(电影《终结者》中剧情)。虽然这并不是由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发起的机器人挑战赛的目的,但若能成真,倒不妨将它当作额外的好处。图为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机器人Hel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