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的和尚如何念好经?
富士通花费了不少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
富士通最早踏上中国市场的过程可以说是“被动”,是跟着遍布世界各地的客户企业集团而来,因为要实现富士通对于合作伙伴的承诺:全球性业务支持。所以,客户在哪儿,富士通就会在哪儿。
富士通北京研究所的诞生则可谓“主动”。企业的落地生根,不仅仅是表现为在这个市场叫卖产品,更重要的是:打算深入了解这个市场、为其研究、开发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

位于日本川崎地区的富士通研究所(范正海 摄)
富士通北京研究所是富士通全球研究机构的一部分。富士通集团每年将营业额的5%作为研发经费,以时刻保持技术的尖端性和前瞻性。富士通在世界范围内共设有9家研究所和1个研究中心,接受来自集团内部和客户企业的各项研发委托。北京研究团队由来自中国本土的优秀人材组成,可谓土生土长、深谙中国市场,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开展本地化研究项目。
森隆士在提到以下这个案例时有些腼腆(贼没有不好意思,防贼的人却感到了害羞),即“电磁阀解锁技术”。为了防止油罐车上的汽油在运输途中被盗,富士通和电磁阀生产厂商合作,在电磁阀基础上增加了云端管理,只有抵达指定加油站才可以成功打开阀门。而非法的开阀举动则会被记录,并作出预警。

富士通大中华及全球事业支援部门执行常务董事 森 隆士(同声传译,接受记者提问)
再有一个例子,还是扫描仪。新的挑战不是要求快速响应、长时间连续运作的人口普查,而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的数字化存取工作。为了不影响古籍书目的原有状态,在扫瞄过程中必须维持原有古书的自然弧度,有点类似古建筑保护中的“整旧如旧”。该项目计划采用全新的非接触式扫瞄仪。
在北京研究所,诸如其他云服务、大数据等ICT技术热点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本地化研发,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