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正式公布实施。此举表明,我国互联网安全已被纳入到国家安全战略的整体考量之中,互联网域名管理也开始走上正规化、法制化和自主化的轨道。
日渐凸显的“域名解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正由工业时代迈向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国家安全的维护不仅取决于传统的有形疆域,还取决于无形且重要的网络疆界。仅以战争的发展为例,正如人们已知的,未来战争将不仅在传统的陆地、海洋以及天空进行,还将在无处不在的“网络空间”打响。而要想进入网络空间展开攻防行动,首先必须拥有打开网络之门的“钥匙”——域名解析。于是,域名解析做为国家安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开始凸显出来。
“域名解析”,是指计算机专家通过DNS技术在域名和IP地址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由解析服务器来完成将域名转换成IP地址的任务。
为什么非要“域名解析”不行呢?因为计算机并不认识由字母所组成的域名网址,它只能识别由一串数字组成的IP地址。人大脑的记忆容量有限,不可能记住所有要登录网站的数字IP地址,而由字母组成的域名更方便人们的记忆。至于DNS也并不是什么复杂的技术,它只是帮助人们方便地找到网站。据计算机专家介绍,如果人们能记住所有网站的IP地址,理论上就不需要DNS技术,也不需要“域名解析”服务。当然,这不可能,因此“域名解析”对互联网来说至关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域名解析”对一个国家的互联网虽然如此重要,但目前却是由美国一家大权独揽。1998年9月,美国成立的“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公司”(ICANN),是目前全球互联网的最高管理机构,它决定着互联网技术的取舍、网络通信协议的制定、域名和IP地址的分配、域名登记与出售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ICANN号称非营利性组织,虽然其下设的由各国政府组成的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来自多个国家,但却没什么发言权。美国不仅拥有网络域名的专控权和否决权,还拥有国际互联网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支干线间的通信都要经过美国的主线。
美国商务部曾经承诺,一旦ICANN满足一定条件,美国政府将放弃否决权,并把期限设定在2006年。但是2005年7月1日,美国商务部却宣布将无限期保留对13台域名根服务器的监控权。
目前,在提供“域名解析”的多级服务器中,处于最顶端的是13台域名根服务器(rootreservor),均由“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公司”(ICANN)统一管理。其中1个为主根服务器,放置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杜勒斯,由美国VeriSign公司负责运营维护。其余12个为辅根服务器,有9个放置在美国,分别由8个不同的军事与教育机构运营维护;欧洲有2个,分别位于英国和瑞典;亚洲有1个,位于日本。
- 相关阅读:
- ·SC15:浪潮服务器如何角逐美国市场?
//server.zol.com.cn/553/5531483.html - ·2015报告:美国IT员工收入排名全球第四
//server.zol.com.cn/544/5442557.html - ·联想召开开放架构大会成立“战略联盟”
//server.zol.com.cn/541/5417421.html - ·曙光关键业务开放系统产业联盟在京成立
//server.zol.com.cn/541/5414489.html - ·“好兄弟”美国国防部与微软不间断合作
//server.zol.com.cn/530/5309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