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英特尔Linux首席工程师苏尼尔·萨克斯纳在“企业Linux论坛”上表示,英特尔在实验室的测试中发现,在数据库服务器的TPC-C速度测试上,使用Linux的32路Itanium服务器处理数据交换的能力已经接近每分钟60万个记录,基本赶上了当前功能最强大的Windows服务器和Unix服务器。
根据交易处理性能委员会(TPPC)的数据,目前的TPC-C最高记录为每分钟70.7万个记录,这一记录是由惠普使用即将推出的Itanium 2 6M处理器的Windows服务器创下的。目前,Linux广泛用于低端服务器,尤其是用在1路、2路和4路服务器中。由于在一些企业计算操作的核心部分都要使用大量的数据库,因此一般都需要带有几十个处理器的功能强大的服务器。Linux的上述处理能力将会拓宽这一操作系统的应用市场,并进一步使其深入Windows和Unix市场而展开竞争。
去年11月份,英特尔曾在使用即将推出的Oracle数据库软件和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2.1的一个4路惠普rx5670 Itanium服务器中测试Linux的处理能力,测试结果是这一操作系统的TPC-C值达到了81000。服务器设计者长期追求的一个目标是“线性比例增长”,即服务器的性能随处理器的数量同倍增长。英特尔通过使用Linux的Itanium服务器已经非常接近这一目标:服务器的处理器数量从最初的4个增加到了目前的32个;而TPC-C值则从81000增加到了60万,性能也差不多增加了同样的倍数,基本实现“线性比例增长”。
不过,萨克斯纳对上述Linux测试的很多细节则三缄其口,其中包括英特尔是否使用了Linux的核心开放源代码2.4版本的Linux内核;或者是否使用了最终作为2.6版本发布的2.5开发版本Linux内核等,萨克斯纳只是表示测试中对这一Linux内进行了少量修改。另外,萨克斯纳还拒绝透露测试中使用的是哪个制造商生产的服务器。
英特尔及其合作伙伴通过对4路服务器的测试,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就把TPC-C值从最初的28000增加到了81000。据萨克斯纳介绍,这一性能的增加中有40%左右是通过改进“编译”实现的,即处理器把Linux源代码转换成计算机可以理解的指令的方式。测试小组在测试中使用的是英特尔的编译器,而没有使用目前编译Linux软件常用的GCC编译器。另外,上述性能的增加中还有20%到30%是来自于Linux本身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