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至强5500平台具有前所未有的智能特性,在2009年大获成功,迅速占领了双路服务器市场。而正在至强5500辉煌之际,英特尔又推出了后继者至强5600平台,工艺更加进步、核心数量更多。那么,对于今年的中小企业采购者和升级用户来说,在这两个平台之间该如何选择?看看下面的小故事,也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网管小白的烦恼之服务器采购
去年的经济危机让公司的日子过得紧巴巴,一切精打细算,就连采购个鼠标都要和行政磨半天嘴皮,在这一年中,网管小白的日子可真不好过。好在经济危机中公司业务为了保证平稳并没有进行扩张,所幸公司那些服役数年的单核服务器还能勉强支撑起业务。不过今年境况大不相同,经过大半年的缓和,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公司业务也像这天气一样逐渐升温,新员工迅速补充,业务扩展迅速,Boss也终于露出了花儿一样的笑脸。
Boss是高兴了,不过网管小白似乎就没那么开心了,刚刚过了几天舒心日子的小白这几天又愁眉不展,原来,公司业务扩展迅速,并且Boss指示近期需要上一个新的业务系统,这样一来那些已经疲惫不堪的老服务器可就不堪重负了,急需要对现有服务器进行升级换代。经过一番的请示,Boss终于允诺了小白升级服务器的请求,但是提出了几点要求:省钱、不添加额外的管理人员、保证未来业务的扩展、稳定,如果业务系统出现问题惟小白是问...
网管小白的祈祷:神啊,我该如何来选择合适的服务器
听到这些要求小白原本放下的心又开始七上八下,看来这次服务器升级并非像想象的那么简单,不过从公司的情况来看,Boss提出的这些要求也是有情可原:公司虽然状况开始好转,但毕竟规模不大资金有限,能够投入的IT资金也是少得可怜;公司业务发展较快,这就要求采购的服务器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的业务发展;服务器还要稳定好管理,想起Boss笑容背后的意味,小白不禁一头冷汗...好管理当然是为自己着想,否则这批服务器将让自己的未来生活水深火热...
作为一名兢兢业业的网络管理员,小白对服务器市场还是有一些了解的,鉴于公司所采用了的老服务器都是英特尔平台,虽然是数年前的单核产品,性能已经不堪重负,但是稳定性还是让小白放心,对于本次采购,小白还是打算选择英特尔平台。至于平台系列的选择让小白有些犹豫,是选择至强5500,还是今年新发布的至强5600呢?至强5500平台已经发布一年,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并且随着至强5600的发布,至强5500平台更具有性价比,无论性能和扩展性也能够满足现今的业务需求。但是至强5600平台具有更先进的工艺和更优的性能,更加适合未来业务的扩展。到底如何选择?小白现在又有了新问题。
抱着这样的问题,小白决定还是去请教IT大拿纳博士。
纳博士支招
对今年的服务器采购用户来说,如何进行平台选择是老生常谈了,面对摆出求知若渴状的小白,纳博士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给小白上了一堂至强5600的知识普及课..
进步的不仅是制程
众所周知,至强5600相比至强5500在工艺上得到了进步,采用了第二代High-K金属栅工艺,与第一代的45nm技术相比,32nm技术将高K电介质的氧化层从1.0nm缩短到0.9nm,栅极长度所见到30nm左右,这让晶体管的性能提高了22%以上。此外,在32nm技术中漏电电流也得到了优化,与45纳米制程相比,NMOS晶体管的漏电量减少5倍多,PMOS晶体管的漏电量则减少10倍以上,由于上述改进,32nm技术让处理器电路的尺寸和性能均可得到显著优化。
至强5600核心照
说的通俗些,制程工艺的进步让至强5600芯片面积更小(240平方毫米,至强5500为263平方毫米),可以集成更多的晶体管(11.7亿个,至强5500为7.31亿个),可以集成更多的计算核心(最多6个,至强5500最多4个),可以集成更大的片上缓存(全线集成12MB L3缓存,至强5500为最大8MB)。
这也就是为何至强5600采用了六核心设计,并且可以集成更大的缓存。核心数量和缓存的增加对至强5600性能上的推进还是比较明显的,英特尔提供了一些技术计算和通用计算环境的对比测试结果,对比平台为X5680和X5570,综合来看,性能提升在50%以上。
因为采用了同样的架构,至强5600和5500在一些基本特性上是一致的:如具备32KB指令缓存+32KB数据缓存、每个核心具有256KB L2缓存、L3缓存共享;集成三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支持的最高内存规格为DDR3-1333;采用QuickPath互联架构,具有两条QPI总线,最高速率为6.4GT/s;超线程技术和Turbo Boost睿频加速技术在至强5600中更加普及,除了低功耗的L5609,其余型号都是支持的。
虽然32纳米工艺的至强5600和5500一样,都是采用了Nehalme微构架,但并不意味着除了制程之外其他没有变化:至强5600增加了更高能效的低功耗CPU、支持低功耗DDR3内存,并且在智能节能技术和CPU功耗管理等方面均进行了优化,在能耗上更有优势;并且至强5600具有更高的服务器整合率,而且可以从至强5500平滑升级,只需刷新BIOS,就可以在至强5500平台上升级至强5600处理器,操作非常简便。
更低功耗
除核心、制程和缓存、至强5600的另一个提升是引入了更高能效的低功耗CPU。至强5500中也不乏低功耗CPU,如L5506、L5520,功耗为60W。而至强5600中包括仅40W的L5609、L5630和60W的L5640。L5609、L5630具有4个核心,缓存更大、功耗更低;L5640功耗为60W,但是具有6个核心,相比60W的低功耗至强5500具有更高的能效。
据测试,同样性能的X5570和L5640,功耗上L5640要低30%。据统计,目前数据中心中电费开支就可以达到总运营成本的23%,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相同的性能、更低的能耗,低功耗的至强5600更加适合高密度的服务器和刀片,更适合高密度数据中心和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可以有效的降低电费开支。
除了引入了更低功耗的CPU版本外,至强5600系列对智能节能技术进行了优化,并开始支持低功耗的DDR3内存,从而可以让服务器更加的节能。
在至强5500中引入了集成功率门限(Integrated Power Gates)和自动低功耗状态(Automated Low Power States)技术,前者允许单独的空闲内核功耗降低到接近0的状态,来降低处理器空闲状态功耗;后者是在满足当前负载的前提下将处理器、内存的功耗降到最低状态,避免能耗的浪费。至强5600对智能节能技术进行了优化,让CPU在空闲状态时功耗更接近0,让功耗和性能比达到最佳。另外,英特尔在CPU的功耗管理PSU的单元上也做了进一步的优化,使得CPU可以利用睿频加速技术,根据根据负载的情况将内存、I/O可以自动切换到最佳的低功耗的状态。
集成功率门限技术
除了智能节能技术上的增强,至强5600另一个节能上的重大改进就是提供对低电压DDR3内存的支持。目前普通版DDR3内存模块的工作电压为1.5v,低电压内存模块工作电压只有1.35v。如果至强5600采用低电压DDR3内存,每个DIMM可以节省2W的功耗,如果满配12个DIMM,一台服务器可以节省25W,整体功耗的节省在10%左右。同样,这样的节能特性对于数据中心等密集部署环境是非常有意义的。
更高的服务器整合率
听纳博士讲了至强5600在性能、功耗和智能节能技术上的优势,小白已经有些动心了,从长远来计算,还是选择更低功耗的平台能为公司节省更多的费用。而听到至强5600在服务器整合率上的优势后,更是让网管小白心动不已。使用至强5600整合单核或者双核服务器非常划算,如果利用至强5600来对这些单核产品进行15:1的整合,每年可以节省95%的电力支出,得益于电力、软件方面的成本节省,仅5个月就可以收回投资,而至强5500平台则需要8个月。如果实现1:1的替换,性能可以提高15倍,预计每年电力支出可以减少8%。
至强5600:更高的服务器整合率
小白所在的公司属于中小企业,注重成本,但更加注重投资回报率,投资基本都是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尽快收回投资”的原则,至强5600的高整合率、快速回报的特点非常适合公司的状况,可以用更少的服务器将老旧的单核服务器整合,并且更加节能,综合计算下来这笔投资更加划算!
五步骤实现平滑升级
综合了纳博士讲述的这些至强5600平台的特点:高性能、低功耗、更高的整合率和更快的投资回报,小白已经完全被征服,心中已然有了明确的选择。不过为了更加丰富对这个平台的知识,小白还是继续听纳博士讲解至强5600平台。对于新用户来说,至强5600是个好选择,对于现有的至强5500用户而言,同样可以选择至强5600,并且升级过程十分平滑。
由于采用了同样的架构和接口,只需要刷新BIOS,就可以便捷的从至强5500平台升级到5600平台,纳博士用图例进行了演示,仅仅需要5个步骤:
第三步:在服务器上安装至强5600处理器(须确定服务器主板BIOS已更新至合适的版本)
通过纳博士的言传身教,网管小白已然有了明确的选择。对于平台升级后的幸福生活,小白已经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有一个好的平台作为保障,网管员的生活也可以变得清闲。
PS:小白已经过上了幸福生活,那么同样奋战在机房第一线、为升级平台而苦恼的中小企业网管员们,你们有了选择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