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ZOL首页 > 服务器 > 评论 >

用足每颗晶体管

《IT号外》:用足每颗晶体管 兼顾性能与智能

CBSi中国·ZOL 作者:中关村在线 美芺 【原创】 2010年05月17日 05:25 评论

    用足每颗晶体管 为用户服务

    商业类型用户客观存在的需求,以及他们因这些需求引发的、对于智能计算功能的渴望,或许就是英特尔会优先选择在商用计算产品线上实践其智能计算理念的主要原因,那么,它进行相关创新的基础又是什么呢?

    在详细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想先举个和粮食有关的例子。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的生产和分配一直都是最受关注的话题,在长达5000年的历史上,我们曾经多次经历过粮产不足,发生饥荒的问题,那时人们想的就是如何多打粮食,确保大家都能吃饱,而在今天,通过杂交水稻等技术革新,以及现代化农耕技术的使用,吃饱饭早已不是问题,现在人们考虑的,则是如何利用多余的粮食来加工制作其他的商品,以满足人们更为多样化和更高层次的需求。

    有这个例子作为参照,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对于英特尔来说,芯片中晶体管就如同粮食。在此前的多年时间里,用户对于芯片的要求更多表现为对其性能的需求,就像人们对粮食产量的需求最初就是要让大家都吃饱,因此当时每个芯片中集成的晶体管几乎都被用来满足这一需求,它们或被设计成为更多的计算单元和数据处理流水线,或被制作成为更大容量的缓存。

    而今,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在英特尔很多处理器产品都能轻松集成数十亿晶体管,而且我们只需其中部分即可满足客户对性能的需求时,它们剩下的晶体管就可以用来满足用户在功能和在应用方面更高层次的需求了,英特尔在处理器和处理器平台上融入智能计算功能,可能就是一个例证。况且,也只有这种从底层,从基础组件着手推进智能计算的做法,才能确保其在没有更多软件配合时,也能发挥最大化的效用。

    通过这番分析,我们似乎明白了英特尔为何一直要坚持遵循摩尔定律,并以此来指导芯片制造技术的革新了。在将于近期发布的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就要看看英特尔利用这些越来越小的晶体管都打造出了哪些具体的智能计算特性和功能,以及它们的实际功用了,敬请关注。

查看本文作者 美芺 的其他文章>>
相关搜索:英特尔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查看排行>>
上一页 1 2 3 
频道热词:LED照明  工作站  云计算  
视觉焦点
服务器评论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服务器排行榜
  • 热门
  • 新品
  • 系列
查看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