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测试结果
1、处理器测试结果
首先采用CPU-Z检测一下处理器参数,从结果来看1.51版本的CPU-Z已经可以正确识别Nehalem-EP至强5500处理器以及对应的Intel 5500芯片组。根据结果,我们看到处理器型号为Intel Xeon E5506,采用45纳米工艺,核心频率2.13GHz。每个核心提供了256KB的二级缓存,四核共享4MB的三级缓存。还可以看到至强E5506加入了SSE4.2指令集,不过E5506属于至强5500系列中的入门产品,没有提供对超线程和英特尔智能加速技术的支持。
CPU-Z测试结果
检测主板型号为华硕Z8NR-12D,芯片组采用Intel 5500+ICH10R。
之后采用CineBench 9.5和CineBench 9.5,渲染特定分辨率的CG图片来测试处理器的运算能力,在单个核心情况和两颗处理器共8个核心并发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渲染测试,这样可以对比出多核处理与单核处理情况下性能的提升,并可以测试多处理器之间的协调能力,从而测试服务器的平台性能。
CineBench测试结果我们需要关注三个数据,渲染得分、渲染时间和多核性能提升。分数越高越好,时间越短越好,多核性能提升越高越好。9.5和R10版本的测试结果不能纵向对比,相对来说R10更加精准。首先采用CineBench 9.5来渲染一张分辨率620x620、RGB模式、8bit色的图像:
CineBench 9.5测试结果 | |
单核渲染得分/时间 | 432/51秒 |
8核渲染得分/时间 | 2035/10秒 |
多核速度提升 | 4.71倍 |
之后采用CineBench R10来渲染一张分辨率800x600、RGB模式、8bit色的图像:
CineBench R10测试结果 | |
单核渲染得分/时间 |
2460/5分59秒 |
8核渲染得分/时间 | 14817/59秒 |
多核速度提升 | 6.02倍 |
CineBench的测试结果和处理器的频率、核心数量和线程数量有关,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从测试结果来看,双路至强E5506比主频为2.0GHz的双路至强5405得分并没有明显提升,(双路至强5405在CineBench R10中得分为13091,渲染时间为1分06秒)。虽然至强E5506在CineBench得分上并没有体现出优势,不过也不能完全通过测试数值来简单的判断处理器的性能,在后面的负载测试中,我们再继续通过模拟真实应用来评估处理器的性能。
2、内存带宽测试
至强5500处理器最大的特性之一在于集成内存控制器,支持DDR3内存的三通道传输,处理器和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不再通过北桥MCH,数据带宽得以成倍的提升,延时也明显降低。华硕RS520-E6/RS8服务器配置了6根2GB DDR3 1066内存,实现三通道传输,下面是测试结果:
右上角的“channels”显示Triple,表示内存三通道传输已经开启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到,内存带宽6909.33MB/s。得益于至强5500集成三通道内存控制器以及Nehalem先进的QPI总线,内存带宽测试结果要高于上一代的至强5400平台30%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