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x市场的未来方向还是Power天下”这个所谓“定律”的含义,代表Power作为业界成熟稳健的技术架构,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历经6代重大升级,现在新的Power6在系统效用、性能表现、灵活性和IT管理成本上的重大突破,成就了IBM在Unix领域的巨大优势地位。
IBM p系列的服务器
POWER1
POWER1系列处理器最早发布于1990年,最初是应用于一个主板上的几个芯片,每个芯片集成了800,000个晶体管,与其他RISC架构的处理器不同的是,POWER1进行了功能的划分,使得这款产品有了超量的计算能力。后来随着大规模集成技术的改进,POWER1系列处理器改进设计成为一个单一的RISC架构芯片,这个时期集成了 100多万个晶体管,使得整个芯片的功耗大幅降低、稳定性进一步加强。
POWER2
POWER2处理器发布于1993年,一直使用到1998年。在每个芯片中集成了1500万个晶体管。使得POWER2 芯片的性能比起POWER1有了质的飞跃。同时POWER2处理器中新加了第二个浮点处理单元(FPU)和更多缓存。PSSC超级芯片是POWER2这种8芯片体系结构的一种单片实现,使用这种芯片配置的一个32节点的 IBM 深蓝超级计算机在1997年击败了国际象棋冠军Garry Kasparov。
POWER3
继POWER2发布之后,每个芯片中同样集成了1500万个晶体管的POWER3于1998年问世。作为第一个采用64位对称多处理器(SMP),POWER3 完全兼容原来的POWER指令集,也可以与PowerPC系列产品的指令集很好地兼容。
但POWER3 设计主要用来从事从太空探测到天气预报方面的科技计算应用,是由于它特有一个数据预取引擎,无阻塞的交叉数据缓存,双浮点执行单元等优良的设计。
POWER4
作为时隔三年后,于2001年发布的集成了1亿7400万个晶体管的POWER4处理器产品,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目前市场上单个芯片功能最强大的处理器,同时也是世界第一个双核心的处理器。该产品除了将上一代的处理器的500MHz提升到1GHz以外,采用0.18微米的铜和 SoI(绝缘硅)技术,每个处理器都可以并行执行200条指令,主要应用于IBM p系列的服务器上。
而其改进版的POWER4+(也称为 POWER4-II)功能与之类似,该产品率先采用0.13微米工艺,晶体管集成度达到1.84亿和1.5MB的二级缓存,而每个处理器可以分享32MB的三级缓存。这些技术上的革新设计,使得POWER4系列处理器跃上服务器历史新舞台。
POWER5
对于IBM来说,POWER5的发布是在整个系列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代表着业界最先进的64位微处理器Power5终于面世,这款基于Power4及Power4+的设计,Power5增加了并发多线程能力(SMT),可以将一个处理器转变为两个处理器,从而允许一个芯片同时运行两个应用,新研发的POWER 5微处理器是一款新一代的64位多核多线程微处理器,它除了在性能方面得到明显提高外,在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可靠性方面也有所加强。
除此之外,由四个双核心Power5处理器采用的内建内存控制器的设计,寻址范围达到1024GB,性能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其i5系列服务器产品,由于该款产品的诞生,使得覆盖了从高、中、低端用户的eServer i5产品线得到全面完善。
- 第1页:Power处理器由来
- 第2页:熟识各种Power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