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ZOL首页 > 服务器 > 产业 >

转型面临巨大挑战

IBM:巨人的第三次转型 重构生态链

中国电子报 电子网 【转载】 2009年02月16日 09:31 评论

    转型面临巨大挑战

  毫无疑问“智慧的地球”是一个美好的蓝图,它把所有IT产业的视线从追随了多年的“0101”式高速运转的平台拉到一个另外的视角上:从人本、从环境、从最根本的出发点重新审视我们的产业:人类需要建造一个智慧的、环保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的地球,在这样的目标下,IT可以做什么,IT产业应该怎么做?

  IBM提及的“智慧的地球”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洞察”,应该说后两个特征“互联互通”、“智能洞察”相对容易实现。IBM在所从事的近100年的事业中,主要从事的就是把数据“智能化”,这个问题相对比较好解决。而“互联互通”是可由IBM等一批IT公司联合通信厂商一起来实现的。只有第一个要素“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将成为头号挑战。如果我们把这个世界分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或者称之为“常态化”和“非常态化”的话,那么“结构化”、“常态化”的数据我们相对好采集、好感知,但是对于“非结构化”、“非常态化”的数据,则非常难以采集,而这些数据将占据这个地球的绝大部分,这也将是“智慧的地球”概念下最难完成的部分。笔者在2009年1月份独家电话采访李实恭博士,他证实了笔者的判断:非常态、非结构化的数据采集将是最难的课题。而这一部分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非IT企业的参与,需要大批产业合作伙伴的共同合作,构建一个更庞大的“智慧的地球”产业生态链。

  李实恭认为,推动“智慧的地球”从蓝图变成现实,首先要解决“认知”的问题。对“智慧的地球”的推动并非IBM一家企业可为,需要大量来自IT和非IT界的产业合作伙伴,需要大家的共同推动,需要大家拥有“智慧的地球”这样的共识。其次,需要“开放”的态度。正因为并非一家企业可以完成,也没有哪个企业会是绝对的主导,甚至并非仅仅依靠IT产业就可完成,它需要更多的非IT产业者的参与,构成新的产业生态链还需要所有的合作者都拥有开放的心态。再次需要更多的“铺垫与探索”。因为基于“智慧的地球”有非常多的合作、研发等等不会在短时间就能见到效益,所以需要大家共同投入做复合研发,包括商业模式的建立等等。

  对于IBM来说,要面临几方面的挑战:首先是需要大规模地进行理念的传播和呼吁,吸引更多的产业合作者与社会的参与和认同,而这其中尤为困难的是邀约非IT产业的参与和认同。其次IBM与合作者需要有非常多的复合性的研发投入不会立刻见到效益,这对于IBM和合作者来说,都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气魄,除了IBM还有谁愿意做另外的“吃螃蟹者”?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每一笔钱都需花得锱铢必较。

  也许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企业履行作为地球公民的社会责任。在气候越来越变热、资源越来越困乏的地球家园上,企业在利益与责任的天平上都需要调整。对于IBM的这次转型,李实恭说:“让我们感觉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也更有生命感了。”其实这也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正在投入和加入到这场让地球更加智慧的旅程上。

  IBM曾经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无论一小步还是一大步,都是带动世界的脚步”,而IBM这次迈出的巨大一跨步,其意义将超越了以前所有的“脚步”,成为改变世界的革命性的一步。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查看排行>>
上一页 1 2 
本文导航
  • 第2页: 转型面临巨大挑战
频道热词:LED照明  工作站  云计算  
视觉焦点
TOP10周热门服务器排行榜
  • 热门
  • 新品
  • 系列
查看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