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ICRC已经成立了十年,而我也在ICRC工作了八年。回想起来,我在Intel工作的这八年中,公司不仅让我感受到了Intel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且在这样的氛围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让我得到了很快的成长。
Intel的企业文化非常的与众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国一些传统和现代的美德有相似之处,所以很容易让人接受。这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不管是普通员工还是高层领导都一律坐在格子间里办工,员工如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任何高级别的经理去探讨 (Open door)。“Constructive Confrontation”(建设性的对抗),跟我们经常说的“对事不对人”的意思非常接近。“Risk taking/冒险精神”表面上看起来与中国人求稳,讲究中庸之道的做法有些出入,不过仔细想想,中国也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说法,与冒险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我认为Intel公司的文化是人类最优秀的美德和智慧的结晶,与我们的东方文化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由于对公司文化的喜爱,虽然曾经在早期ICRC方向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也有过离开公司的想法,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留在公司。
在研究中心刚刚成立的那段日子里,一个比较常听到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在中国投资研发”。近年来,越来越少听到这样的问题了。中国这些年的迅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大家都认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相应的在中国配置研发力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另外由于ICRC人的不断努力,我们也取得了不少优秀的研究成果,为公司作出了贡献。例如通讯实验室在无线领域和FPGA辅助体系结构分析方面的成果,编程系统实验室在并行编程语言Ct方面取得的进展,应用研究实验室在多核基准测试集和视频挖掘方面的成果等等。
我们能够取得这些成绩与公司领导和技术专家的不断指导分不开的。研究中心的各级领导基本上都要定期抽时间访问研究中心进行工作指导。我们的CTO Justin Rattner先生早在研究中心成立之初就经常访问研究中心,进行项目的评审,给出不少很好的建议,并激励我们作出最优秀的研究成果。能接触到这些高层的领导,对于ICRC的成长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他们除了带来了更多的信息,他们身上的一些优秀品质和工作方法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如Alan Crouch(通讯技术实验室主任)经常说我们的研究目标永远是“fast, first, best"。我们在美国的一些同事甚至有时都羡慕我们能有这么多的机会与这些高层领导进行互动。
公司的技术专家为提升研究中心的研究能力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龙杰夫(Geoff Lowney),他是英特尔院士,编译器和体系结构方面的专家,做为“Fellow in residence”(驻中国院士)每年要在中国呆10个星期,其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在我们研究中心。他的到来,使得我们对性能分析和体系结构相关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一直鼓励我们在项目选取方面着重在最根本的问题。另外他的平易近人和动手精神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经常说自己仍然是一个工程师,也常常亲自进行工程实践。
另外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公司对于员工软技能的发展非常重视。英特尔大学有上千门的课程可供选择,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一些软技能的课程,比如如何提高影响力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涉及的不少东西我们平常也有过接触,但它们给出了更系统化的知识,并且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应用,让我从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受益非浅。从每一门课程中都能让我学到不少东西。例如,以前在学校做报告的时候都是盯着幻灯片或黑板,自从上了演讲技能这门培训课程后,我开始注意把学到的演讲技巧应用到实际中,看似蝇头小技,不过确实对演讲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影响能力”这门课程很好地总结了一些在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影响别人,后来我在与产品组的合作过程中,这些知识和技巧使我们与产品组同事之间沟通变得更为有效和畅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每个员工每年都有出国访问公司总部和参加顶级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这些对于培养我们内部协作能力,英语沟通能力都很有好处。另外与学界的“牛人”面对面的接触交流也使我们大大地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自信心。记得我第一次去美国访问,是2001年,我们需要在CMU大学接触几位自然语言领域的教授,因为是头一次出国,而且对这些教授也是久已闻名,当时心情还挺紧张的。和这些教授见面后,发现他们都是比较和蔼可亲的,自己也能和他们探讨一些研究领域上的难题,才感觉到这些教授也不是什么“三头六臂”的神人,跟我们一样也是普普通通的,有些教授甚至比想象中还要普通的多,让我们更有信心相信我们在中国的研究人员通过努力应该有潜力超过他们。后来我到过更多的学校访问,如MIT, UC Berkeley,Univ. of Washington等等,发现了他们身上更多的优点,如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断学习和跟踪最新的科研进展等等,这些对于我自身的研究工作和带领研究团队的工作都很有帮助。
不能不提的还有ICRC优秀的员工。记得去年一次BBC记者过来采访,我骄傲地告诉他,中国的研发在未来一定会在世界上占一席领导地位。为什么呢?首先在中国有很多有才能的人,另外这些人对研究很有热情和兴趣。当然,这些评价放在ICRC员工身上是非常合适的。
所有的这些对于ICRC和每个ICRC人的成长都是密不可分的。回头看看,接触过的这些人和事对于我们的成长确实是至关重要的。
ICRC仍然是年轻的,未来的机遇和挑战还非常多。我非常有信心ICRC下一个十年做出更大的成就。
- 相关阅读:
- ·英特尔推开放设计架构 带动SDN市场成长
//server.zol.com.cn/374/3748599.html - ·英特尔CPU市场份额Q1达85%:创十年新高
//server.zol.com.cn/368/3685791.html - ·英特尔连续第五年成绿色能源采购最高企业
//server.zol.com.cn/352/3521305.html - ·企业计算高成长现端倪 Intel揭未来战略
//server.zol.com.cn/328/3284869.html - ·英特尔市场份额去年达15.6% 创十年新高
//server.zol.com.cn/282/2825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