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牵手日本软银失败彻底揭开了共享单车融资困难的大幕,同时,单车企业内部混乱,外部补贴不断资金链只出不进,单车企业靠什么维系生存呢?答案就是用户押金。企业打着共享经济领域征信的大旗,向用户征收押金成了明正言顺,但现在来看这正是企业向用户发起的一笔融资。
免押金成为狗肉铺前的羊头
去押金是目前从政策到资本风向所共同推进的一项举措,但这一项目的推进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
从笔者的亲身经历来看,北京的共享单车免押金就存在巨大问题。这座拥有超过2000万居民超级城市是共享单车竞争的集中营,可是两大巨头之一的ofo在免押金城市名单里却并不包括北京。众所周知,ofo已经接入了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分,超过650分即可享受免押金服务,可740分的笔者却只能望押金而兴叹。
起源于北京的ofo在北京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也拥有大批的用户,从北京做起却不让北京免押金,这种做法显然不可能是忘了北京这座城市。而在月初被消协约谈时,ofo对外宣传自己已经做到了免押金,这显然是避重就轻的策略让其成功得到了免押金的幌子。
那么单车企业为什么在压力之下依然不想实现免押金呢?因为押金对于这些公司来讲实在是太重要了。共享单车企业从崛起至今时间不过一年多,而业内人士预计单车企业回本的时间至少需要2到3年,也就是说现如今他们都是在赔本赚吆喝,靠融资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但是冬天到来,共享单车收益情况不足,竞争局势越发明朗的情况下,企业融资困难度攀升,融不到钱就成了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