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的挑战
标准化对于云计算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也许还记得,在企业信息化初期,我们还会提到一个概念叫“信息化孤岛”,同时也有人成为“信息化竖井”,意思是很多企业应用都是独立,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无法形成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企业数据利用率很低,企业数据的价值也就非常低。后来,有软件厂商提出SOA,面向服务的架构,试图通过统一开放的接口,将所有企业应用软件串起来。
如今,云计算的再次兴起,虽然概念是新的,但是仍然要面对老问题。云计算厂商如此之多,如果没有标准,那不是穿新鞋走老路吗?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人们希望通过各种不同的终端来使用云服务,手机、电脑、平板等终端,不同的终端都能够与云上的数据进行交互。这就需要云平台提供一个标准统一的接口来实现其他设备厂商的接入。拓展开来说,如果每个云计算平台都能提供这种统一的接口,那么还真是天下都能够互联互通了,软件集成商的日子将会山河日下喽。
不过,统一和开放都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如今的云计算标准还难以建立。国际上,约有十几个标准化的组织开始对云计算做一些标准化的推进工作。这些标准化组织可以分为三类,
1、传统信息技术标准化组织:包括ISO/IEC、分布式管理任务组(DMTF)。
2、针对云计算新成立的组织,包括云买方理事会、云计算安全联盟等。
3、电信领域的标准化组织,包括FGC(ITU成立的一个新的云计算专项工作组)。
中国云计算标准的研讨工作于2008年11月开始,由中国电子学会邀请众多政府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一起组织成立了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不管国内还是国际上,正如其他行业标准的诞生一样,都非常的缓慢而艰难。一方面云计算应用范围仍然不够广泛,产业标准的制订不为很多厂商所重视,另外一方面,不同组织之间、不同厂商都希望在云计算标准化的制定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可以说云计算标准化的推进是任重而道远。